57年前建成的茶陵有巢氏房屋縣委辦公樓。龔文彬攝
  本報長沙12月9日電(記者鄧凱、王逸吟、唐湘岳)臨澧縣委大院,縣紀委監察局局長辦公室屋頂上有個大洞,抬眼就能看到木質房梁;衡東縣委大院,縣委書記程少平住在一間紅瓦房裡,“這裡很安靜,唯一不太方便的是,房頂上總有老鼠在跑”;茶陵縣,原縣委書記龍秋生曾把車庫改系統傢俱造了一下,一家八口一住就是11年……日前,本報記者赴湖南拜訪這些被譽為“最美縣委大院”的老建築,展開近一周的“尋美之旅”。
  記者瞭解到,除了上述3個縣,石門、新邵、藍山、龍山、雙牌、岳陽、綏寧、漵浦8個縣也在使用條件簡陋的縣委大貸款院。湖南這些修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縣委大院,歷經半個世紀風雨,不蓋新樓,也不搬遷,贏得了廣泛贊譽。
  幾十年來,這些大院經歷了十幾任甚至二十幾任縣委書記房屋出租,記錄了艱苦奮鬥的創業史,見證了黨員幹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點點滴滴。
  臨澧縣委大院建於1952年,磚木結構的辦公樓一直用到現在,每年都要花大力氣治理白蟻。但這個縣200房屋二胎4年財政收入剛過億元,就籌集1.5億元,高標準建設臨澧一中新校區。
  石門縣委大院占地僅18畝,只有4棟樓。這個縣把資金用在刀刃上,比如發展交通,曾因路況差運輸困難而破產的罐頭廠又投產了。
  衡東縣委大院被稱為“最親民的縣委大院”,每天早晚來散步、健身的群眾絡繹不絕。幾十年來,大院形成了一個規矩:同一套宿舍總是安排相同職務的幹部居住。群眾都知道書記、縣長住在哪兒,“敲敲門就來了”,隨時可以反映情況。
  茶陵縣委大院是新中國成立後,毛澤東同志唯一住過的縣委大院。樓下是毛澤東同志重上井岡山時住過的地方,樓上是縣委常委們的辦公室,“在這裡辦公,總有一種莊嚴的感覺,感覺毛主席在看著我們,人民群眾也在看著我們”。
  藍山縣群眾李先志說:“有句話說,你離群眾有多近,群眾就與你有多親。我們的縣委大院雖老,但風景不老,精神不老。”
  87歲的湖南省委原書記熊清泉說,這些院子都是他工作時去過的,那個年代,黨員幹部個個都是工作狂。他希望不變的院子里仍有不變的精神。
  “待在這些老院子里的人,其實很時尚。”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、台長呂煥斌說。
  網友@相遇如風說:“沒有高大臺階,沒有電子監控,更能找到一種歷史厚重感和現實歸屬感。”
  有專家建議,像毛澤東、林伯渠住過的縣委大院的住所,應該盡可能保留,“這是珍貴的紅色文物,也是優秀傳統的見證”。
  (詳細報道見5版)
  短評
  “最美縣委大院”,美在哪裡
  11座縣委大院,也許還不止這個數字。它們飽經風雨,長的60多年,短的也有40多年。湖南的“最美縣委大院”並非孤例,而是一個現象——“縣委大院現象”。
  “最美縣委大院”,美在哪裡?美在身居陋室,心懷天下。這些縣並不缺少蓋辦公樓的錢,但與更緊要的民生和發展問題相比,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。
  “最美縣委大院”,美在哪裡?美在身居陋室,卻不抱殘守缺。石門縣委書記董嵐說:“我們這裡的幹部,一個個比陽光還要陽光。”他們勇於進取,敢於創新。這些年,這些縣的迅猛發展即是明證。
  “最美縣委大院”,美在哪裡?美在時間的悠長,美在傳統的力量。時間蕩滌了一切,改變了一些東西,也強化了一些東西——在這些縣委大院,那就是艱苦朴素、為人民服務的傳統——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中最具黃金品質的部分,依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
  習近平同志曾引用“心無百姓莫為官”的古訓,他語重心長地說:“凡是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辦好。”這些破舊簡陋的縣委大院,朴實的一磚一瓦,見證了老百姓漸漸展開的歡顏。
  “一切為民者,則民嚮往之”。對那些富麗堂皇的辦公樓,百姓鄙夷地報之以“最牛”;對這些局促老舊的大院,百姓欣喜地贊嘆說“最美”。
  從縣委大院的木質樓梯拾級而上,腳下響起歷史的回聲。這回聲,是擁有8500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,也是中華民族逐夢的莊嚴承諾。(鄧 凱)
     (原標題:湖南11縣“最美縣委大院”見證艱苦奮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06brby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