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當戶對,過去是指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這個詞被賦予了全新含義。
  昨日,記者對46名不同年齡人群進行採訪,有35人認為門當戶對很重要,7人則不認同,其他人表示無所謂。
  聲音:對方條件太好,心理有壓力
  齊志生今年55歲,對於“門當戶對”這個擇偶觀比較認同,“各方麵條件差不多的夫妻在工作、生活中才會有共同語言,地位也會平等,婚姻才能維持得更長久。”
  27歲的劉嬌最近一年多沒少相親,她告訴記者,之前曾跟一個特別優秀的小伙相親。“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,他的父母是事業單位,父親還是個領導,家裡條件很優越。我父母和我都覺得他家條件太好了,結婚的話心理會有壓力,所以最後也就不聯繫了。”劉嬌認為,“男女雙方條件還是差不多比較好,可以相互扶持。”
  28歲的劉先生也表示“門當戶對很重要”,“首先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應該差不多,另外男女雙方的教育程度要相似,收入可以有點差距,但不能太懸殊,尤其是男方如果賺得少的話,在家裡肯定抬不起頭。”
  而35歲的陳女士認為門當戶對不是那麼絕對:“外國王子不也有喜歡平民女孩的嗎!”
  現在“門當戶對”的意義更廣泛
  門當戶對,就詞面而言,“門當”是指古時候官宦人家門口的小石墩,“戶對”是置於門楣雙側的磚雕、木雕。“門當戶對過去強調的是社會階層,階級感比較強,含義狹隘,而現今意義更廣泛。”沈陽市婚姻專家周永梅說。
  在不同時代人眼中,“門當戶對”都是啥樣呢?
  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人:講究家庭出身
  劉起雲老人:我們那個年代,講究家庭出身,得根紅苗正才行,越革命越光榮,經濟條件都是其次。
  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:看經濟、看職業
  63歲的劉振芹:我們結婚的時候很少有自由戀愛的,大多是經人介紹,就肯定跟家庭資源和人脈有關了,那時也沒太考慮經濟條件一定怎樣,什麼有車有房,那時候可不敢想,只要有個穩定工作就行!
  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:成長環境、教育程度都要看
  38歲的李女士:找對象一定要看家庭背景,不過,這個背景不單指經濟財富,還包括成長環境等,比如家庭是否和睦、父母性格,另外男女雙方的教育程度也要看,不然就會沒有共同語言。
  ■90後:家庭要考慮,“三觀”也要相同
  24歲的小金:我的同學在大學期間似乎沒太考慮經濟方面的,只要喜歡就戀愛,但是大學畢業後擇偶時,很多人覺得門當戶對太重要了,因為兩人的成長環境相似,會有相近的價值觀和處事方法。在我看來,最起碼兩個人的“三觀”(人生觀、價值觀和愛情觀)得一樣,還有工作能力和收入。
 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楊宇  (原標題:“門當戶對”現今再獲市場且要求更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06brby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